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笔记
读后感
这本书是前任安利给我的,他说他看了这本书后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,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,于是我也想来读一读。
书中说到,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会处于下列三种状态之一:儿童自我状态、成人自我状态、父母自我状态。而这本书很大篇幅都在讨论儿童自我状态,这也是大部分“无法控制情绪”的人处在的一个状态。
“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,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,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。”
“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,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。”
“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,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。”
这本书有很大一部分都在讨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想法、行为的影响,当你认真回想幼年时期发生的事情,那些你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而是造就你现在性格的关键。
举几个例子:
- 父母对孩子施加暴力后,又觉得下手重了,马上进行拥抱和安慰,这样的行为很容易促成孩子成年后喜欢 SM 情结,通过这种方式寻找“爱”的感觉;
- 父母在对你的成绩提出高标准,并用一些恐吓的手段要求你必须考到这个分数以上,那个恐吓对你来说又特别奏效,就会促成孩子成年后非常容易焦虑(亚洲家庭非常普遍,他们消化这种焦虑的方式和欧美家庭的孩子相差很大,通常表现为拖延症、抑郁、无法集中注意力);
- 父母对孩子的哭泣行为非常反感,会通过恐吓的方式让其立即停止哭泣,这样的行为会促成孩子对悲伤、愤怒情绪的处理产生障碍;
“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,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,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,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。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。就这样,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,对你而言,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。从那时起,你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用同一个视角看待一切事物。”
“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、如此鲜活,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。换句话说,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。”
只要你能成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受某种童年影响,你就可以对其加以控制,并站在理性的角度去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,让自己更多时间处在理性的“成人自我状态”。
另外书的最后还提到了情商的作用,以及人的独立性和共生性的关系:
“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?”蛤蟆问。“概括而言,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,了解自己的情感。他们能管理情绪,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。但也许最重要的是,他们能控制冲动,也懂得延迟满足,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”
“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,这种技能称为’共情’。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,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。说到这里,我就要在面谈结束前再说最后一个要点。”
“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,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。”
“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,还包括独特的才能、与众不同的部分。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,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。这当然没错,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,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。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,协同合作。”
独立性和共生性都很重要,近期在 飘过新加坡的日子 - 带团队的格局感 也看到:
面试过很多人,说实话个人 Commitment, Team Work 和 Attitude 比工作能力更重要。
但往往这个几个东西,面试的时候都看不出来。呵呵,我也有看走眼的时候。
总结:正确认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的来源,可以让你更好地分析自己、认识自己,就能更好地站在理性的状态不断成长。在发展独立性的同时也别忘了人是社交动物,共生性也很重要(but… 物种多样性,国内基本上很多人都无法沟通,所以别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)。
标注
“儿童的基本情感:快乐和深情、愤怒、悲伤、恐惧”
“苍鹭倾听并不断向蛤蟆发问的方式,使得蛤蟆觉察到了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感受。渐渐地,他开始在很多方面探索和审视自己,以前他根本想不到要这样做。换句话说,蛤蟆开启了学习模式”
“’儿童自我状态’,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,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。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,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。幼年时,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、更复杂的行为模式,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,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,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”
“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,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,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”
“我们学到的是一种生存的策略,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。幸运”
“每一个婴儿都必须学习如何调整他的基本行为,来应对自己所处的初始状况。这些调整,就像原子核一样,以后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形成和发展”
“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”
“我们都会因为某些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”
“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,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,并理解这些情绪。如果你否认它们,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,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,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,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。”
“我记得父亲完全不允许我哭。我一哭,他就会说:’马上停下来,不然我就要对你发怒了 !’所以我当然就停了下来。”
“也许这就是我变得爱炫耀的原因。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从没有满意过或被打动过,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他们的关注”
“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,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”
“就像所有好问题一样,答案会让你产生痛苦的自我觉察”
“怄气的人是总绷着脸、阴沉沉的样子,而且安静得很反常”
“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,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。你要直面新的信息,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。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,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”
“他发现自己能更理性地思考那些让人情绪翻腾或是感到害怕的想法。当客观地检视自己时,他情绪波动没那么大了,这使得他能更好地理解自己,从而学到东西”
“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。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。”
“只有在’成人自我状态’里,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。”
“当你处在’父母状态’时,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。”
“旧的思想主宰着你,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,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。””
“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,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,几乎不需要去思考,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、说什么,就好像在演戏一样。”
“没有人能’让’我们产生什么感受,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。说到底,是我们’选择’了自己的感受。我 们’选择’了愤怒,我们’选择’了悲伤”
“责怪是人处在’儿童自我状态’里做的事情”
“所谓活得真实,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”
“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,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,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,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。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。就这样,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,对你而言,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。从那时起,你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用同一个视角看待一切事物。”
“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、如此鲜活,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。换句话说,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。”
“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。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,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。他们自卫的方式,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,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。”
“当你有恐惧感时,焦虑的念头就会跑到你的意识层面,让你没办法放松。就好像它们在你心里拉响警报,告诉你大事不好了,希望你能做点儿什么。”
“虽然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,但要充分理解自我,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。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,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,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,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。”
“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? ”蛤蟆问。 “概括而言,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,了解自己的情感。他们能管理情绪,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。但也许最重要的是,他们能控制冲动,也懂得延迟满足,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”
“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,这种技能称为’共情’。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,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。说到这里,我就要在面谈结束前再说最后一个要点。”
“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,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。”
“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,还包括独特的才能、与众不同的部分。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,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。这当然没错,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,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。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,协同合作。”